大运讲述人谢兆亮、傅程豪:龙灯昂首 舞动运河

  新闻资讯     |      2024-01-12 12:44

  大运讲述人谢兆亮、傅程豪:龙灯昂首 舞动运河作为北京市级非遗,通州区张庄“运河龙灯”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方头大口、鹿角长须、猪鼻圆眼、蓝身金鳞、金鱼尾巴、全长18米,运河龙灯的蓝色就代表了运河的水。

  大运讲述人谢兆亮,也是运河龙灯的非遗传承人,从小就看着父亲在家做龙灯,他的爷爷、太爷都是早年间舞龙会里的骨干,他说:“为什么接手这个,也是因为我不想我父亲有什么遗憾留下来。”

  大运讲述人傅程豪则是一位“外来者”,2021年12月,到张庄村担任驻村。他是浙江人,他经常跟村民们说:“我是从运河尾来到了运河头。”刚到任时的他查阅村里资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张庄的这条非遗龙,当时很久没有舞了,都是沾上了一层灰,所以我也觉得,很有必要让这条飞龙能够传承下去。”

  首先在硬件上面傅程豪、谢兆亮与全村一起筹建了大运河龙灯文化博物馆,收集了运河沿岸11个城市的龙灯图、文、物,还深度挖掘了运河龙灯的历史。

  例如有这样一则传说:道光年间,大运河上运送皇粮的船到张庄段时候,因为河面冻冰无法前行博业体育,这时皇上下令启用张庄运河龙灯,百姓舞了三天三宿博业体育,冰就融化了,运送皇粮的船顺利通过,自此张庄的龙,被皇帝允许使用。关于张庄为什么会产生舞龙的风俗,比传说更为可靠的解释是,大运河在张庄这一段有一个大拐弯,冬天特别容易结冰,而漕运当时影响了家家户户的生计,所以河边百姓为了祈祷让冰尽快融化,让漕运得以恢复,就产生了春季舞龙的风俗。

  张庄村的村民都对运河龙灯有很深的感情博业体育,当大伙听说要建博物馆的时候,有力的出力,有物的捐物,例如龙灯的小模型,1988年关于舞龙的新闻报纸,都是村民捐赠的文物。

  在“运河龙灯”传承人谢兆亮心里,所谓传承,不仅是向后代传递龙皮骨架这样的文物,更重要的是传承老一辈人舞龙的套路,每套动作里,都包含着队员齐心协力、团结向上的精神。张庄“运河龙灯”现在人员平均的年龄都在60岁以上,打鼓的老人已然80多岁了。舞龙时一个龙头30斤,一套动作跑下来,队员在寒春里即便穿着薄衣裳,也会大汗淋漓,谢兆亮迫切希望舞龙队能有新鲜的血液。

  非遗传承归根到底也是人的传承,人的传承最重要的在于青少年,作为张庄村,傅程豪在2023年2月,推动了非遗进校园活动,他期待:“它既是一堂体育课,它也是一堂乡土课,教授孩子们大运河文化,同时它还是一堂历史课。”

  漷县镇中心小学侯黄庄校区的学生们纷纷加入了舞龙队,当他们得知舞龙的非遗活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他们感到非常自豪,有些生在张庄、长在张庄的孩子也希望自己能为运河文化传承贡献一份力量。传承人谢兆亮看到年轻人舞动的龙灯“腾云驾雾”,深感欣慰。

  “运河龙灯”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23年春节,张庄龙灯队伍到大运河文化广场舞龙,年纪最大的老师傅被许多市民围在中间合影,他感慨说:“我从来没当过明星,今天也是过了一把明星的瘾!”

  习总说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文化“运河龙灯”需要我们努力传承发展下去,擦亮这一张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