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的用户连接策略:内容+服务+技术+专业+情怀

  新闻资讯     |      2024-04-03 08:51

  澎湃新闻的用户连接策略:内容+服务+技术+专业+情怀澎湃新闻客户端不断转型升级、扩容增效,努力连接用户、留住用户:破解“摇摆”,以“长深准”式报道平衡“短平快”式碎片传播;打碎“信息茧房”,推出“澎湃算法”,精准使用人工严选推荐;关注重大议题,不畏“流量冷感”,与用户建立更深入的联系。

  衡量一个客户端有许多指标,这些量化的数据折射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反映了客户端的内容建设、平台运营以及用户的经略水平。

  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客户端一方面重塑了新闻生产的模式和流程,另一方面大大增强了媒体和用户之间的连接。

  用户是客户端存在之本,主流媒体强化与用户的连接,持续为用户提供真实、有效、丰富的信息,这是客户端的生命线。但主流媒体客户端不能只是迎合用户、投其所好,还有责任成风化人、增益其素养。

  一个客户端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能抵达的高度,不仅取决于其连接、服务用户的能力,还取决于其成风化人的水平。近年来,澎湃新闻客户端转型升级、扩容增效,努力连接用户、留住用户,并在此基础上成风化人。

  作为主流媒体客户端,首要职责是为用户提供更真实、更多样、更丰富、更优质的信息产品。优质内容本身是主流媒体的“护城河”、传播的“硬通货”、受众的“刚需”。

  澎湃新闻笃信“内容为王”。近年来,一方面梳理机制流程,实行供给侧改革,提升原创新闻数量;另一方面,不断创新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持续输出“现象级”的新媒体报道。澎湃新闻客户端已从早先的单频道发展到如今包括时事、财经、思想、文体等八大板块、90多个栏目,日产原创全媒体内容超500条,其中视频化内容超过一半,每年自主推出的原创直播也超过1600场。

  澎湃新闻还一直在拓展内容的多模态。目前,客户端拥有完整的图文、视频、音频和各种类型新媒体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能力。其中,专门将视频提升为一个内容频道,客户端上的所有文字内容均实现“一键语音播放”。

  同时,澎湃新闻客户端上稿件的评论均可一键生成分享海报,同时还专门设置了“澎友热评”板块,展示当日被点赞最多的稿件评论或见解独到的评论,分为“神评”“大神”“超神”盖戳“认证”。用户对信息产品予以反馈,客户端编辑运营予以凸显,借此互动强化了媒体与用户的连接。

  澎湃新闻还打造了用户交互社区“澎友圈”,方便用户在客户端进行分享和交流,如今用户每月在“澎友圈”可生产3000余条短资讯,涵盖文、图、短视频、投票等多种形式。其中投票最受用户喜爱,这种形式不仅增强了与用户的连接互动,还实现了内容的二次生产,是澎湃新闻客户端点击率很高的一种内容产品。

  相较于报纸,客户端在服务方面具有更多可能性。澎湃新闻一直在探索尝试直接连接、解决用户的急难愁盼,尤其是在重大公共事件或灾害危机发生之时。例如,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期间,澎湃新闻开通了“寻找失联者”和“河南洪灾求助”两个求助登记通道,联合公益机构为灾区募集善款1063万余元。澎湃新闻“河南洪灾紧急求助平台暨募捐项目”入选中国新媒体公益2021十大优秀案例。

  在突发事件、灾害危机中,澎湃新闻依托移动互联的自有客户端,发挥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直接或间接构建了媒体、报道对象、用户、专业机构、政府部门之间的连接,在灾害危机中实现了纾困服务。

  对现代人来说,获取信息的渠道基本靠互联网——浏览各个新闻客户端,刷微博、朋友圈、公众号,抑或登录抖音、快手、视频号等视频平台。但对用户来说,缺少的从来不是信息,而是如何从一片迷雾和无数碎片信息中找寻到真实、有效、完整的信息。

  有论者谈到如今常被人诟病的“新闻反转”,其实是用户根据仅有的单侧信息、片面而形成的“判断摇摆”,反转的不是新闻,而是人们占有事实的数量。

  针对此问题,澎湃新闻一直在打造一些易被看见、易被记住的品牌专栏,通过将迷雾信息、碎片信息进行识别、辨析、整合,让用户不仅看到事件的每一步进展,更重要的是看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在此基础上再做出综合判断。

  全球事实核查平台“澎湃明查”聚焦国内外场中的重大涉华议题以及用户关注度高的热点事件,通过严谨、透明、讲求逻辑的溯源核查,破解信息传播中的不对称,助力塑造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截至目前,发布稿件约500篇,130多篇稿件传播量达“100万+”,单篇最高阅读量达400万。

  “澎湃明查”在海外场中实现了落地有声的效果,经“澎湃明查”核查后推特上有多则涉华虚假信息被删除,部分长期在推特上发布涉华不实信息的账号被整改。该项目影响力日益扩大,不少用户还参与到“明查”项目中来,或提出核查问题,或参与核查溯源。

  此外,澎湃新闻客户端还在许多垂类内容领域推出了“长深准”栏目:在时事新闻领域推出了“这事儿”专栏,对场上的热点新闻进行“始末式”梳理总结,汇集各家媒体的分散信息、评论分析,让用户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博业体育、前因后果有纵深了解,进而形成更为整体、更加清晰的判断。

  在财经新闻领域推出“究竟”专栏,着重分析一些财经政策、财经热点背后的财经知识、概念辨析、经济逻辑等。这些稿件在信息之外,为用户提供了背景知识、事件解析等增量内容,让用户不仅看到新闻,还能看懂新闻。

  在新闻评论领域推出“深观察”专栏,努力引导受众从众声喧哗、情绪碰撞中跳出来,将对热点事件、争议新闻的关注视角转移到真问题、深原因上。即使热点新闻很快消散或转移,其背后的土壤问题也可引起注意。

  令人欣喜的是,这种“始末式”“明辨式”“纵深式”的稿件,经常能登上澎湃新闻阅读热榜的前列,有时还是榜首,说明用户对这类信息是有需求的,也说明在场上“短平快”碎片式传播大行其道时,“长深准”类报道依然有重要的存在价值。

  算法推荐是这一轮商业资讯平台能够快速蹿升和占有用户的核心 “战法”,也成为移动新媒体时代信息分发传播的强势潮流。算法推荐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内容喜好进行个性化推荐,有的机构还叠加其他算法,如一定比例的朋友喜好,让平台对用户产生了更大的黏性,也降低了运营的人力成本。但算法推荐带来的问题也显而易见——“信息茧房”效应大大加重。算法推荐迎合受众,选取量身定做的内容分发,让受众在单调重复中被逐渐消耗。

  如何顺应趋势用好算法推荐这一技术工具,同时破解算法的“信息茧房”弊病,保持、提升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澎湃新闻一直在思考和探索。

  从2018年开始,澎湃新闻尝试根据用户的阅读喜好进行个性化推荐,经过两年多的摸索,于2020年7月正式推出基于主流价值观的“澎湃算法”2.0版本。通过人工精选重大、热点新闻及开放平台上的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精品,设置人工精选内容池,客户端的技术推荐将算法的个性化推荐与该人工精选内容池按照一套复杂精研规则予以整合,最终生成面向用户的内容推荐。

  从实践看,优质内容通过“澎湃算法”推荐,大大提升了分发效率,阅读点击率和转评赞都有显著提升。澎湃新闻“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定位、客户端的页面生态和目标用户的构成依然保持了“澎湃格调”。

  此外,澎湃新闻还一直发挥媒体人的传统强项,人工运营、设计一些精品产品,以符合新闻规律、平台属性的方式增益用户。如客户端各频道的置顶推荐区、客户端弹窗新闻,仍坚持人工精选;澎湃新闻“早晚报”产品、“周末集”,都通过人工精选、精致设计,为用户在茫茫信息海中做“减法”式精选服务。监测发现,“早晚报”“周末集”等的阅读量经常进入澎湃新闻当日、当周的阅读热榜前列,说明用户较为认可编辑严选的内容。

  既顺应技术趋势抓住用户兴趣,又精准施行编辑严选,澎湃新闻客户端的综合运营保证了内容的针对性,又有效拓展了内容的宽度广度,最终大大提升了客户端的影响力,也让澎湃新闻能够在激烈的 “下半场”竞争中依然保持优势。

  秉持全球化战略的澎湃新闻客户端,还主动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关涉的宏大领域、重大议题,以期通过报道来引领关切、增益用户素养。

  气候变化是全球重大议题之一。随着全球变暖及极端天气气候灾害频发,气候变化与每个人的距离越来越近、关联越来越直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说:“我们的世界正处于十字路口,我们的星球正处于十字路口。我们正在接近不可逆转的地步,即将超过国际商定的全球变暖1.5摄氏度的限制。我们正处于临界点的临界值。”

  2022年是气候变化在全球引发灾害非常显著的一年。为此,澎湃新闻进行年度策划,派团队到重庆、江西、上海的极端气候灾害现场,记录下创纪录的高温、干旱和咸潮严重情况及其如何影响周边人群,制作融媒产品《H5|极值之下:与大旱、山火和咸潮为邻》,聚焦探讨“我们与气候变化的距离”问题,以期与用户产生共鸣。

  为了与用户建立更深入、更直接的联系,澎湃新闻还组织了“气候变化报道进校园”活动,将客户端上的气候变化报道内容延伸至线下展览,激发同学们对议题的关切并参与互动留言和征文投稿博业体育。线上内容线下二次传播的方式,对用户产生了非常直接的影响,“在年轻的心里播下了行动的种子”。展览过程制作成新闻报道后又引发了客户端其他用户的关注,主动联系邀请进行校园巡展。这种循环传播增强了相关主题内容的关注度,澎湃新闻的影响力也自然提升。

  2023年1月,澎湃新闻开设专注气候变化及相关议题的电子月刊《临界点》,这是国内媒体中首个专门关注气候变化的刊物。《临界点》每期介绍当月全球最重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最新气候研究成果,解读国际气候治理谈判进程,专访权威气候专业人士,讲述气候影响下的个体故事,探索气候危机的适应之道和解决办法。

  上线以来,《临界点》对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23》、欧洲能源危机及未来政策启示、沙尘暴灾害频发、冰川消融退缩等气候变化问题与研究进行了专题报道,受到用户和专业人士的支持、认可。此外,还专访或约请环境部气候司司长李高、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国家气变专委副主任潘家华、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翟盘茂等人撰稿,提升了在专业圈的影响力。

  科技是另一个深刻影响人类当下及未来的重大议题。澎湃新闻于2022年组建了专门的科技报道团队,在客户端上线“科技频道”,秉承“让科学负责任”理念博业体育,讲透科技政策,致力科学传播,在人与科学之间架设叙事新平台,在公众与科学家之间建立共同语言,为科学家、企业家搭建家园共同体。

  为发挥引导作用,倡导专业、科学、理性的公益理念,澎湃新闻客户端上线了“ESG频道”,借助客户端的平台属性,联动外部相关权威机构与资源,共同开发ESG评级、上市公司环境绩效榜单、CSR周刊、ESG前沿观察等产品,动员全社会关切环境治理议题、企业社会责任、中国“双碳”目标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等。

  相比传统的报纸,客户端具有无限可能和无穷承载,因此在迭代升级中不断强化对用户的连接、服务、增益,持续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工作也永无止境。如何实现网络新技术(如近来热度超高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和内容严肃性的完美结合,如何在跟随用户和增益用户之间寻得最优解,如何提升媒体客户端的民生纾困能力并拓展应用场景,如何将连接和影响触角有效延伸至海外用户……围绕这些问题,澎湃新闻客户端一直在探路前行,也笃信“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将是主流媒体客户端破除前路障碍的两大利器。